哈哈哈。
话主应当不会看到。
所以我可以把它记录的自然一些。
虽然我想到的时候在笑,但它倒不是笑话,甚至可以说,比较认真。
而且,这也不是当年,而是现在,只不过,我站在更久以后,未来的角度,来描述。
毕竟觉得,有些戏剧化,好像在哪些小说,电影电视剧里见过这类情节。
嘘,小心点,不要让话主听见了,否则觉得我态度不良好,不严肃。
之前的微波里描绘过这么一个故事,发生在战争年代,外国的。
无意中接通的电话线,陌生的他和她,在电话的彼此两端,诉说,聆听,剥离所有外物,只余两颗真挚的心灵,没有过去,没有未来。
火花,珍惜,爱,但是随后,电话线被炸断了,他们不知道对方的号码,名字也没问。也就是再也联系不上了。残缺美。
小说只看过一遍,映像却深。
在此说它,是因为有关键词,战争与失去联系。
朋友看了《纬度复制》,比较相信,估计主要还是因为作者预测对了现在的焦点,钓鱼岛事件,我粗略浏览了一遍,他的确提前一年,说到今年九月,中日的夺岛事件将会愈演愈烈。至于其他部分,见他说话断断续续,不停的呵呵,不停的省略号,便没再仔细观看。
虽然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看起来很现实,实质的确有很多超越常理,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,不停发生。
我们觉得自己可以知道大体发展路线与局势,而实际,一切可能,都没有被确定,道路在不断的铺成。
世界上有一种普遍现象,叫做意外。
(我觉得自己扯远了,不过中心还在那里)
偶尔会站在那些遇见意外的生命的角度观看生命,感觉非常怪异,从大灾难到小意外,不论是512,前一分钟还是那么宁静,后一分钟十万生命全部停止,还有走在路上,突然地上出现一个坑,或天上掉下个花盆,莫明其妙,一命呜呼。感觉怪怪的。或这是对于生与死的疑惑。就好像,当一个人想到自己,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,从这个地球上消失,这个我将不复存在,这样奇怪的感觉。
想了想他说的那个场景。
(大脑就喜欢想来想去的,最近在读《当下的力量》,希望可以练习停止思维)
哈哈哈哈。
如果发生战争,来西安找我,我会在西安火车站的西出口等你,每天都等。
好像说真的。
所以我把这句话抄在本子上了。
想象自己拧着大包包,在拥挤的人群中,向那个方向慢慢的挪过去,然后,看到了你,然后,你也看到了我。
哈哈哈哈,这场景怎么这么眼熟。
不过,按这位朋友宽广的人际关系,估计等待的肯定有很多人。
到时候,嗯?还会不会特别照顾我?
接着,这个头脑又换位思考了,假如,我这里成为一个安全中心,天南地北认识我的朋友都来找我避难,估计我也不会拒绝,会在我的能力之内,给予帮助。保护?这种事,我也可以做,我可以不害怕,但,假如对方使用暴力,身体还是会怕疼,这个控制不了。
哈哈。。整天胡思乱想些什么。
好吧,也没想多久,就按那句话联想了一下下。
这个世界的复杂远超我的想象,事态如何发展,皆在酝酿之中,谁也不敢保证,会不会出现一只意外的蝴蝶。
只是按逻辑,常理,规律来看,因钓鱼岛爆发中日战争的可能性极小,大约只有千分之一,代价太大,成本过高,只能两败俱伤。
它应当会不了了之。
都不得记之前黄岩岛事件是怎么过去的了,也是不了了之吧。
不过,那句话我肯定会很记得,配上我脑海里放映的那个场景,那个“心理电影”。
深入领会时,体验到一种厚重。
有一人真对我如此之好,都要内疚了。我好似都没做过什么。
当年,当年,当年,这个词有点悲伤。
一直好好的,不要变,这是我的愿望。
然后,每一个当年都是现在,你说,我听,我说,你听,你忘了,我记着。
情感在于适当的交流。
千真万确。
评论